9月25日,白马镇残疾人之家与白马镇民政服务站联合举办的“重拾活力,共筑希望”残疾人康复训练营正式开始。辖区30余名肢体、言语及认知障碍残疾人参与其中,通过科学康复与心理支持相结合的模式,开启了一场“向阳而生”的康复之旅。
精准康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以前总觉得康复是‘医生的事’,现在自己也能跟着节奏练,每天都有新进步!”今年58岁的张叔叔因脑卒中导致右侧肢体偏瘫,长期依赖轮椅。康复训练活动期间,他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借助智能下肢训练仪完成了首次站立平衡练习。“仪器会实时显示受力数据,治疗师根据我的情况调整强度,比在家瞎练安心多了!”
本次训练营针对不同残疾类型定制“个性化方案”:为肢体障碍者设计“运动功能重建课程”,包含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强化及辅助器具使用指导;为言语障碍群体开设“沟通能力提升小组”,通过呼吸训练、发音矫正及情景对话模拟,逐步恢复表达能力;针对认知障碍老人,则融入记忆卡片游戏、日常生活场景复现等趣味化训练,延缓功能退化。
温情陪伴:从“单一训练”到“心灵赋能”
康复不仅是身体的修复,更是心灵的重建。活动特别设置“心理支持角”,由爱心志愿者化身“康复伙伴”,全程陪同训练、协助用餐,甚至手把手教使用辅助器具。“刚开始我不敢尝试走路,怕摔跤,是志愿者小周一直扶着我、给我加油,现在我能走三五步了!”学员王阿姨红着眼眶说。
“康复的意义不仅是让身体动起来,更是让心‘活起来’。”白马镇康宁残疾人之家社工动情地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感受到‘被需要’‘有希望’,重新拥抱生活的阳光。”
活动尾声,学员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歌声中,有人颤巍巍举起握紧的拳头,有人笑着比出“胜利”手势。这些细微的动作蕴含着残友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映照着社会关爱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