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溧水红色李巷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对话”,30名来自在溧高校的大一新生,在党史专家的带领下,以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感悟精神,开启一场“可走可读”的红色之旅。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2025年度“共读南京·读城”系列活动中的红色印记专场,本次活动特邀南京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党史专家吴光祥担任领队,以《南京红色印记(1921-1949)》为读本,通过实地走读,让红色记忆从书本跃入现实。
《南京红色印记(1921-1949)》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十余万文字和三百余幅图片详细记录南京160多处红色文化资源点,活动当天,书中的文字和图片在红色李巷变得可触可感。“李巷是苏南抗战指挥中心,无数抗战指令从这里发出……”在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馆,吴光祥手持书卷,语调铿锵,仿佛将时光拨回到那段烽火岁月。
跟随路线,同学们先后走进钟国楚、江渭清、陈毅、梅章、李坚真等革命先辈曾经生活过的旧居。在吴光祥深情的叙述中,大家仔细观看每一件实物、每一张照片,不少同学举起手机,认真记录下珍贵的史料与场景。
“唯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切体会历史的厚重。”南林大白马校区生态与环境学院大一学生王雅莉在钟国楚旧居前感叹。而在陈毅旧居,学生李大椿心潮澎湃:“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响,这一段走读经历,比任何书本教育都更加深刻。”
穿过幽静的小道,队伍来到地下交通总站遗址。吴光祥生动地讲述着当年地下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的故事,学生们凝神聆听,并在结束后展开热烈讨论。“溧水是一部立体的史书。”吴光祥说,“带年轻人来这里上‘开学第一课’,就是要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继续奔流。”
据悉,2025年度“共读南京·读城”系列阅读活动自7月启动,将持续至年底,计划共举办9场,内容涵盖建筑、地名、老字号与红色印记四大板块。此次李巷行作为红色印记专场的深情实践,通过“可走可读”的创新形式,真正让红色文化走出书页、走进人心。
书香与历史交融,脚步与感悟同行,一段“走读”让红色记忆有了温度与回音,也在年轻一代的心中埋下了传承的种子。